您的位置:首页>栏目首页 > 展会 >

姚利萍:做时全力以赴,结果自然随缘

2023-08-14 22:25:11    来源:《徽商》杂志2023年6月刊

从中医药世家走出,到深耕西药销售,再到回归中医养生,回首半生,中科万森汉方生物科技(安徽)有限公司创始人姚利萍发现,命运犹如一个圈,虽然偶有螺旋,却让她的事业终于首尾相连;虽然时有锯齿磋磨,却让她感到圆满知足。

“做时全力以赴,结果自然随缘。”她也在世事通透中领悟到心宽释怀的人生哲学。

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。无论是继承百年中药堂“万森堂”这份家业还是另辟出“万森汉方”这一非药物干预养生的全新品牌,抑或醉心慈善、捐资助学长达十余年,姚利萍始终身体力行,坚定不移地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,并引入现代化技术和理念,在中医药现代化的大势中守正创新,努力挖掘药食同源新商机。


【资料图】

6年磨一剑

用整整6年时间探索非药物干预养生这一全新的大健康领域,姚利萍无疑是典型的“耐得住寂寞”的创业者。

时针拨回2017年,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,她结识了日本百年汉方品牌——织田汉方研究所的市场推广负责人。

当得知对方计划进军中国市场、寻找投资人时,姚利萍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对方抛来的橄榄枝。

当时,对方告诉她,织田汉方通过研发出植物萃取技术,从果蔬中提取出小分子肽精粹食品,针对失眠、肥胖等亚健康状况和糖尿病、高血脂、高血压和痛风四种慢性病,能够调动人体自身潜力,达到整个身心平衡和谐的养生之法。

“不用吃药,身体就能恢复健康,这怎么可能?”听了织田汉方的原理,她表示不可思议,也并没有太多的兴趣踏足这一领域。

但面对对方真诚的邀请,姚利萍只是含糊其辞,“我先拿一些产品回去给亲朋好友试一试。”

这一试,就是两年时间。

期间,她陆续投入了300万元,将织田的产品赠送给有慢性疾病的亲友试用,他们恢复健康的效果令她大出意料,这让她对织田汉方产品的态度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。

她陆续投入3000万元,创立了万森汉方品牌,将织田汉方旗下织田消旨、织田清唐、织田融风、织田清夕等二十四款产品引入国内。

在合肥、深圳等地建立会员管理中心,布局C端(消费端);建立代理商销售体系,在B端发力……从完成产品的进口到建立完善的销售体系,再到引入德国云图鹰眼体检系统,投资国内植物萃取研发团队……姚利萍在健康养生领域愈走愈远。

“《黄帝内经》上说,‘上医治未病 ’,就是上等医生注重预防,不让人得病。”在其看来,非药物干预的原理仍是始于中医的药食同源,通过食疗来养身,避免或减少产生药源性疾病的可能性。所谓“是药三分毒”,药物治疗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,例如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中含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,长期使用会使血管失去弹性。

此外,非药物干预通过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,当再次面对同类病原体时,免疫力能够大大提高,可以达到长期预防的效果。

“我们的本意是食养,让人体回归到健康的状态。”对新事业的初衷,姚利萍如是总结。

“所有的艰辛都会过去”

在创立万森汉方之前,姚利萍从未想过,有朝一日会转行。

从1988年开始,她就已经涉足西药销售行业。与此同时,她也继承了夫家“万森堂”百年老字号的“衣钵”,成为其第五代传承人。她介绍,始于1822年(清道光二年)的中药铺万森堂迄今已有201年历史。

当时,丈夫家这一脉的祖辈在兄弟三人中排行第二,分家时放弃了钱财上的分配,而是带着祖上传下的“万森堂”三个字举家从南京迁至安徽省太和县。

自此开始,万森堂在徐家人手中代代相传,选用道地药材,尽己之力守一方健康。

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,它率先实行联营,继而参与公私合营,最后融入于国营公司。“万森堂”三个字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。

40年后,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,万森堂第四代传人徐齐贤先生才恢复故业,重振祖风。

姚利萍全程见证了万森堂复业以后的逐步兴盛。“尊古炮制是万森堂30多年来始终坚守的传统。认真对待着每一件中药药材,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。”在她看来,古法炮制是中药加工制作中的“灵魂”,不同的药材要选择切、炒、炙、泡、蒸等不同方式,才能完美呈现药性,最大限度地配合药方将药效作用于患者身上。

“例如,炒山药要用麦麸,让炒好的山药有一种焦香味,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性,增强疗效。生地甘寒,具有清热凉血、养阴生津的作用;要转为甘温之品,必须要蒸制成熟地,但熟地在制作时,要加入5年以上的老黄酒九蒸九晒,温度的控制和黄酒的品质都有严格要求。”说起中药的炮制,姚利萍如数家珍。

从一开始在药铺里抓药材,到自己也尝试切药、晒药、炒药,日久年深,她深谙药材的炮制之道。

与炮制中药一样繁复的是管理药铺。

姚利萍在接棒不久后便发现,在万森堂十多家分店中,并没有加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,导致财务、库存等较为混乱,“时间长了,到底赚不赚钱都搞不清楚。”

虽然在这样的百年老店里,总是人情大于管理,但她依然顶着各种压力,铁血手腕引入制度化管理手段,理清经营思路,将之前下滑的销售情况逐渐扭转。

隔着这么多年的辛苦路回头看,姚利萍历经重重艰难险阻,但她却一笑置之,“我相信,所有的艰辛最终都会过去,没什么大不了的。”

她有295个“孩子”

除了在商海沉浮里破浪前行,姚利萍也不忘身为一个企业家的社会担当和责任,一心投身公益。

她的慈善事业始于2010年。有一天,姚利萍偶遇一位行色匆匆的朋友,彼时她手中还拿着一沓厚厚的资料。原来,那些是朋友从太和县关工委信息库里找到的困难孩子信息。

得知此事后,她立即加入其中。

“这些孩子们的命运本不该如此,现在我有余力,得帮他们一把。”姚利萍抽出10个孩子的资料,并按照上面的信息进行走访,送去慰问品和生活费,就此开始了她的助学路……

随后,她又组织了一批爱心青年职工成立“众善助学”义工团队,参加太和县“大爱圆梦”助学行动。

自开展贫困学生关爱活动以来,姚利萍和团队就按照小学生每年1000元、初中生每年2000元、高中生每年3000元的标准,精准资助结对的贫困学生,帮助他们完成学业。

除了资金上的帮扶,她还从学习、思想、情感等方面给予贫困学生关爱,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。“我们会到每个帮扶特困生家里了解致贫原因,每月至少联系一次,及时帮助解决问题。”

从自己“单打独斗”,到动员公司员工组成爱心团队,再到加入太和县关工委开展的“大爱圆梦”捐资助学行动,13年来,姚利萍带领的义工团队先后与县内21个乡镇270名孩子、省外25名孩子结对开展助学行动。她也因此荣获安徽省“助力脱贫攻坚先进个人”“阜阳好人”等荣誉称号。

眼下,她还有一个梦想,成立一个助学爱心基金会,“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”。

与众为乐、与众拔苦的精神,在她身上展露无遗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